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 ·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03亿元
- ·国家卫健委: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78.6岁
- ·“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榜单企业营收总规模迈上新台阶
-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交通出行人数近2.9亿人次
- ·事关食用油运输,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通知下达
- ·9月24日至28日!第21届东博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 ·台风“贝碧嘉”向我国东部海区靠近,近海海域将有6级以上风
- ·梅州视觉丨夏日梅州 邂逅鸟趣
- ·多车次火车票已售罄!中秋假期“2小时高铁圈”短途游火爆
- ·外商独资医院来华,看病有啥不同?风险如何防控?专家详解
- ·工信部:1至7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73429亿元,同比增长11.2%
- ·推销逾50亿元电解铜!嘉元科技与两家公司签定《电解铜销售条约》
- ·抢“鲜”体验一“卡”走遍雅安
- ·学习榜样 做群众满意的医务工作者
- ·雅西高速路上刹车失灵 货车百码时速疾驰